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前沿资讯
萝卜硫素功能新发现,可减少血栓形成!
发布时间:2025-04-27 浏览次数:

脑卒中,俗称中风,是由供应大脑的血管阻塞或出血引起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,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,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高于出血性。

脑卒中是世界第二大死亡原因,我国总体脑卒中的终生发病风险位居全球首位,高达39.9%,2018年我国居民因脑卒中致死率超过20%。



血小板介导的血栓形成是许多心血管疾病发展的基础,包括中风和心肌梗死。


血小板是血液中至关重要的细胞成分,通过在血管损伤时形成稳定的凝块来止血。然而,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等病理条件下,会引发过度的血栓反应。病理性血栓形成可能会阻塞静脉、动脉或小血管中的血液流动,抑制关键器官所需营养物质的输送。

近日,悉尼大学 Xuyu Liu 团队在 ACS Central Science 期刊发表了题为:Integrating Phenotypic and Chemoproteomic Approaches to Identify Covalent Targets of Dietary Electrophiles in Platelets 的研究论文。



 这项临床前研究证实了西兰花芽苗中的一种天然物质萝卜硫素(SFN)可以减少可能导致中风的有害血栓的形成,并改善随后的药物治疗效果。

该研究揭示了萝卜硫素(SFN)的独特抗血小板选择性。SFN损伤血小板对二磷酸腺苷(ADP)和血栓素A2受体激动剂的反应,而不会影响凝血酶和胶原相关肽的激活。它还显著减少了动脉流条件下的血小板血栓形成。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蛋白质二硫化物异构酶A6(PDIA6)是SFN的快速动力学响应者。从机制上来说,SFN对PDIA6活性和底物特异性的微妙调节发挥溶血栓作用,在血栓形成的电解质损伤模型中,SFN增强了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(rtPA)的溶血栓活性,而没有增加出血量。


研究人员指出,他们发现萝卜硫素(SFN),能降低了一种奇怪但常见的tPa副作用的风险——会导致中风的血凝块松动,引发另一个凝块栓塞的形成。
临床前试验表示,当西兰花芽苗中提取的化合物萝卜硫素(SFN)预防性治疗与损伤后tPa治疗结合在一起时,病例治疗的成功率超过一半,达到大约62.5%,不服用西兰花芽苗中提取物的病例成功率只有17%。

从机制上来说,SFN对PDIA6活性和底物特异性的微妙调节发挥溶血栓作用,在血栓形成的电解质损伤模型中,SFN增强了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(rtPA)的溶血栓活性,而没有增加出血量。


 目前,该研究团队现在正将精力转向临床试验,这可能在五年内为中风患者提供一种新的预防和抗凝血治疗药物。